Skip to content

《Atomic Habits》笔记

前言

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,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,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。過程中會有挫折,但長久下來, 生命的品質往往取決於習慣的品質。習慣不變,結果就不會變;而一旦有了更好的習慣,凡事皆有可能。

本書的骨幹:「習慣的四階段模型」──【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】──以及從中演化而出的「行為改變四法則」。

1.原子习惯的惊人力量

複利效應,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: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,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價值。百分之一的改善並不特別值得注意──有時甚至根本不被注意──但其意義卻可能大得多,尤其長遠來看。隨著時間過去,微小改善所能造成的變化非常驚人。

1.01 ^ 365 = 37.78
0.99 ^ 365 = 0.03

“造就成功的,是日常習慣,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。”

曾经做方案设计的时候很痛苦,下面这段话醍醐灌顶: " 在你跨越一個關鍵門檻,解鎖新等級的表現之前,習慣往往看起來沒什麼影響。在任何追尋的前期或中期,常常出現所謂的「失望之谷」──你期待有線性進展,但在前幾天、幾週,甚至幾個月,效果都很不顯著,令人感到挫敗。你覺得這樣下去不可能有所進展,然而,這正是任何複利過程的標誌: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。"

我们往往认为进步是线性的,实际上成果总是姗姗来迟,这可能会造成 "失望之谷" :数月的付出却未能体验任何成果,会觉得沮丧。然而,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,只是被存储起来了,就如同铁匠敲碎石头的101次敲击中的前100次一样。

別管目標,專注於系統

目标限制了你的快乐(无法爱上过程),且与长期进步相矛盾(一旦目标达成,就失去了继续的动力)。 本書的核心主旨之一,就是教你聚焦於整體系統,而非單一目標。

2.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是改變身分認同

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:身份认同、过程、结果。想要改变自己时,应该由内向外,从改变身份认同开始。 “與身分認同不符的行為無法持久。你也許想要更有錢,但倘若你的身分認同就是個傾向消費而非創造收入的人,你就會一直被吸引去花錢,而不是賺錢;你也許想要變得更健康,但倘若你繼續把舒適擺在成就之前,你便會選擇放鬆而非訓練。不去改變導致過往行為的潛在信念,要改變習慣就難了。你有新的目標與新的計畫,但你還沒改變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。”

转变:覺得自己是想要這樣的人 -> 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:

  • 目标不是读一本书,而是成为一个读书的人
  • 目标不是跑步,而是成为一个跑步的人

改變身分認同的兩個步驟

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。每天寫作,你就把「一個有創意的人」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;每天鍛鍊,你就把「一個運動的人」的身分認同具體化了。 愈是重複某一行為,就愈強化與那個行為相關的身分認同。事實上,英文的「身分」(identity)一字,便源自意指「存在」的拉丁文「essentitas」,以及意指「重複」的拉丁文「identidem」。「身分」的字面意義便是「重複的存在」。 例如写作这件事,我不应该去想我要成为一个作家,而是想我是一个有写作天赋的人。每天重复的写作之后,我的目标自然就被具现化了:我成为了一个作家。

你採取的每個行動都像一張選票,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一種人。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,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。

3. 四個簡單的步驟,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

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】 提示引起渴望,渴望激發回應,回應提供獎賞,獎賞滿足渴望,繞了一圈,又與提示連結。這四個步驟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個神經學上的回饋迴路──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;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──最終讓你建立了自動化的習慣。這樣的循環被稱為習慣迴路。

4.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

“我們低估了大腦和身體可以在不思考的狀況下做多少事。你沒有叫你的毛髮生長、叫你的心臟搏動、叫你的肺部呼吸,或是叫你的腸胃消化,然而,你的身體多半以自動駕駛的方式處理了這些任務。你遠遠超過自己的意識。” 榮格:「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,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,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。

习惯计分卡:

每日习惯 好(+)坏(-)不好不坏(=)
喝咖啡 =
午间阅读 +
中午 10min 冥想 +
晚上运动30min +
吃宵夜 -
冷水澡 +
熬夜 -

5.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

结论:“對何時何地執行一項新習慣做出確切計畫(时间+地点)的人,比較可能真的去執行”。 例如,用【我要在明天21:00在家完成20min的运动】取代【我要多运动】。

研究人員甚至發現,當選民被迫創造執行意向時,投票率也會提升,只需要請他們回答「要走什麼路線去投票所?預計幾點出門?要搭幾號公車去?」這類問題就可以了。其他有成效的政府計畫,也會敦促公民做出準時繳稅或繳清過期罰單的確切規畫。

习惯堆叠

習慣堆疊的公式如下:做完〔目前的習慣〕之後,我會執行〔新的習慣〕。

例如:

  • 靜心:每天早上把咖啡倒入杯中之後,我會靜心一分鐘。 -
  • 運動:脫下上班的鞋子之後,我會立刻換上運動服。”

關鍵在於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。

6.激勵被高估了,環境往往更重要

習慣改變取決於你身處的空間,以及眼前的提示。

  • 想要更常練習吉他,就把吉他立在客廳正中央
  • 想要多喝水,就每天早上把幾個瓶子裝滿水,分別放在家裡幾個你常待的地方

7.自制力的祕密

在越南服役的美軍中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對海洛因上癮。 然而,吸食海洛因的士兵回家後,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在一年內再度上癮; 就算過了三年,也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故態復萌。這項發現與當時盛行的觀點相悖,海洛因成癮原本被視為永久且不可逆轉的。結果,羅賓斯卻發現, 只要身處的環境徹底轉變,上癮狀況便自然消散。 所謂「自律者」只是擅長建構生活,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。換言之,他們不常讓自己處於充滿誘惑的情境。

实践:

  • 工作时把手机扔到隔壁;
  • 不想打太多游戏,就把电脑收起来放到柜子里;(确实非常有效)

這就是自制力的祕密: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,讓壞習慣的提示隱而不現。

8.如何讓習慣變得難以抗拒

賭博上癮者的多巴胺峰值出現在下注之前,而非贏錢之後。讓我們採取行動的,是對獎賞的預期,而非獎賞的實現。 期待愈大,多巴胺峰值愈高。

習慣堆疊加誘惑綑綁的公式如下: 1.做完〔目前的習慣〕之後,我會執行〔我需要的習慣〕 2.做完〔我需要的習慣〕之後,我會執行〔我想要的習慣〕

例如: 1.拿出手機之後,我會做十下波比跳(需要) 2.做完十下波比跳之後,我會瀏覽臉書動態(想要)

9.家人與朋友如何形塑你的習慣

我們尤其會模仿三種群體的習慣:

  1. 亲近的人:研究发现,夫妻或情侶間的某一方變瘦,另一方也有三分之一的機率跟著變瘦;
  2. 多数的人:服從群體規範的 內在壓力極大 。被接納的獎賞往往大於贏得爭論、顯得聰穎或求得真相的獎賞,大多數時間, 我們寧願跟大家一起錯,也不要自己一個人對
  3. 有力的人

结论:

  • 所处的文化决定了哪些行为对我们有吸引力;
  • 我们有融入族群的强烈渴望(基因决定),所以倾向于被人认可,即便知道是错的;

10.如何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

與正面感受產生連結,習慣就有吸引力;與負面感受產生連結,習慣就沒有吸引力。創造一個動機儀式:在執行困難的習慣之前,做一件你很享受的事。

11.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,而非完美

伏爾泰:"「至善者,善之敵。" 行动,而非只是启动。

最常聽到的一個問題是:「要花多久才能建立一項新習慣?」但大家真正應該問的是:「要花多少次才能建立一項新習慣?频率 > 时间

12.最小努力原則

亚欧大陆主轴是东西向,同纬度下的气候、季节变化相似,所以农业发展更快。

13 如何運用「兩分鐘法則」停止拖延

比起開始做一件不一樣的事,繼續做本來正在做的事似乎比較容易。明明是一部爛電影,你還是坐著看了兩個小時;明明肚子很飽,你還是一直塞零食;

習慣是起點,不是終點;是計程車,不是健身房。幾乎每個習慣都可以縮減為兩分鐘版本:

  • 每晚就寢前閱讀」變成「讀一頁
  • 做三十分鐘瑜伽」變成「拿出瑜伽墊」。 重點是盡可能讓習慣容易開始。

16.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

习惯追踪器:打卡模式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在週一、週三與週五靜心,這些日期上就會有個勾。隨著時間過去,這本日曆就成了你連續執行習慣的紀錄。

  • 完成一次早起学习,我会记录在学习日志上
  • 完成一次运动,我会记录在运动软件上

如何在习惯中断后快速恢复:不要错过两次

17.让结果令人不满

當結尾令人滿足,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那個經驗;同理,當結尾令人痛苦,我們就比較有可能避免那個經驗。痛苦是效能卓越的老師。當失敗令人痛苦,就會被修正;反之,當失敗比較不令人痛苦,往往會被無視。 錯誤的代價愈大、愈立即,我們就能愈快從中學習。負評的威脅讓水電工必須把工作做好,顧客從此不再上門的可能性迫使餐廳端出好食物,切錯血管的後果令外科醫師精通人體解剖學並謹慎下刀。後果嚴重,人就學得快。

例如:

  • 每次忍不住吃宵夜后,都要给室友200美金;

18.善用基因

“任何競爭場域的頂尖人物都不只是訓練有素,也高度適合該項任務。正因如此,若想要成就真正的偉大,變成「A+」的人,慎選專攻的領域至關重要。簡言之, 基因決定的不是你的命運,而是你在哪個領域會有機會

“你應該配合性格打造習慣。不需要養成每個人叫你養成的習慣,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,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

  • 什麼事情對別人來說是勞苦,對我來說卻是樂趣?
  • 什麼事情讓我忘記時間?
  • 什麼事情讓我比一般人得到更多報償?
  • 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?

19.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维持动力

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,而是無聊。維持動力並達到欲望最高點的關鍵,就是執行「難度恰到好處」的任務(难度在当前能力的104%时,最容易进入心流)。

20.自我察觉与反省

習慣帶來無數的好處,但壞處就是會把我們鎖進先前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中──就算周遭的世界不斷變動。萬物皆無常,生命一直在改變,所以必須定期檢視舊有的習慣與信念是否仍然對自己有用。缺乏自我覺察是毒藥,反省與複查則是解藥。

《道德经》:
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

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
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

是以兵強則不勝,木強則兵。

強大處下,柔弱處上。

Comments